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特大蛇灾(ZZ)
本頁主題: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特大蛇灾(ZZ)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kasonlo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393
威望:140 點
金錢:14848 USD
貢獻:33 點
註冊:2024-07-17

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特大蛇灾(ZZ)

不论是有毒还是无毒,提起蛇这种生物,总令人感觉不寒而栗。
冰凉的鳞片,尖锐的獠牙,嘶嘶吐信的声音,都是大众认知里蛇这种动物的经典特征。
更别提有些毒蛇,蟒蛇,能够在短时间内致人中毒或窒息死亡。因此,毒蛇往往也作为反派,经常出现在各大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当中。
像是动画片《葫芦娃》中的“蛇精”,就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。
中国发生的四次特大蛇灾,与蛇有关也与蛇无关
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我国发生了四次特大蛇灾,这让人看起来心惊肉跳的事件,确实的的确确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。
第一次蛇灾发生在我国山西平遥县的一个小村庄中,村民的居住环境依山傍水,十分惬意,但也为这次蛇灾埋下了隐患。
起初只是很普通的“蛇咬人”事件,当地居民已经对此见怪不怪,但在村民小康被咬之后,没过几天村子内就出现了大批大批的蛇,可没过几天,这些蛇又都莫名其妙死亡了。
村民们惊慌不已,只得向专家求助,后经调查证实,这些蛇是因为栖息地产生了煤气泄漏,为了活命才不得不从深山中钻出。
而陕西安康的蛇灾和大庆滨湖广场蛇灾,都是由人为不当放生导致的,所谓“行善积德”的放生方式却导致了重大蛇灾的发生,真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广西官塘村的蛇灾就比较恐怖了,这次属于人为刻意制造的蛇灾,同村做蛇类生意的村民郭某为了恶意竞争,擅自放出毒蛇咬人,结果场面一发不可收拾,而郭某也面临着牢狱之灾,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新中国建设以来的四大蛇灾,都与蛇有关,又都不完全是蛇的责任,大多数都基于人类的不当操作,进而导致了蛇类横行,天降灾祸。
中华传统中的“蛇”文化。
提起蛇这种动物,人们往往总是避之不及,但中国的“蛇”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,蛇这一物种在我国也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象征意义。
在宗教信仰中,有“蛇神”一说,甚至有与蛇相关的菩萨,这也为它蒙上了一层极富宗教色彩的面纱。
在我国,尤其是南方地区,崇拜与蛇相关的神灵庇佑是很常见的。
蛇纹,蛇身,蛇头都有着其对应的象征意义。
在民族信仰中,蛇是十分强大的存在,能够守护一方土地安宁,保护人们平安健康,也因此,蛇被赋予了长寿,蜕变的象征,寓意着生命永不腐朽。
在一些佛教传说中,我们所熟知的“观音菩萨”也与蛇有关,据传菩萨现世,是以蛇的形象出现,挽救苍生。
多变的形态也更加强调了佛家的慈悲之心,神通之广大可以任意化形,挽救世人于水火之中。
毗卢遮那菩萨,是佛教中明确指出与蛇有关的菩萨,在佛教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传说毗卢遮那菩萨与一条蛇结下不解之缘,后来被蛇所救。
因此,毗卢遮那菩萨就是我们广泛意义上的“蛇神”。
除此之外,蛇还象征着阴阳和谐,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治愈能力。
甚至被人们视为上古之神的伏羲,女娲,火神祝融,水神共工,都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面世,由此足以见得蛇文化在我国传承的时间之悠久,地位之重要。
也证明了中国人从远古时代开始,就对蛇这一物种产生了极度的崇拜。
为何如今的“蛇”逐渐走向了妖魔化?
无论是蛇形图腾还是有关蛇的祭祀物品,在古代都是吉祥,权势的象征。
可以说,我们的先祖是很尊重有关蛇的神灵的。
在土家族,有着“屋基蛇打不得”的说法,就是说在室内或者房间的角落如果有蛇出没,其实是家中已故之人的灵魂返回,这时就要进行祭奠仪式,给去世的人烧冥纸以求心安。
但无论是影视作品,文娱作品,还是游戏当中的蛇形象,都趋近于一种“妖魔化”的状态。
“蛇妖”,“蛇精”等动漫形象和影视作品形象层出不穷。
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,来源于“龙”这一形象的冲击。
在秦始皇确定了天下之主的位置后,“龙”这种动物和形象就与皇权密不可分,后世明黄色更被皇族定为御用的颜色,普通百姓不得随意使用。
“龙凤呈祥”,“龙腾九霄”等词语的出现,也彰显了龙图腾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。
但在外形上来说,龙与蛇其实差别不大,部分体型较大的蟒蛇甚至经常会被认为是“龙”显形。
蛇作为自然界常见的物种,即便在古代有着各种神话传说,但人们在和蛇的相处之中,逐渐解开了这层神秘面纱,“蛇”这一象征着吉祥和权势的文化符号也自此跌落神坛。
没有了“神明文化”的庇佑,蛇在我国的地位一落千丈,又因为其阴狠,凶残的生性习惯,被人扣上了“恶毒”,“残忍”等极具贬义的帽子。
甚至在不少志怪小说和民间的奇闻轶事当中,蛇逐渐演化成了更为恶劣的反派形象。
不少文学作品中,都将蛇描绘成了能化作人形的妖物,也赋予了蛇经过修炼,越过龙门就能化龙的设定。
但可笑的是,世俗意义上,正是“龙”抢占了“蛇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,却在传说与故事中被描绘成了鸠占鹊巢的反派。
美人与蛇,“蛇文化”逐渐与女性角色捆绑消费
如果非要你赋予“蛇”文化一个性别,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女性,因为我们日常熟知的蛇精,蛇妖,基本都是以女性为范本创造出的原型。
近年在院线大爆的《白蛇》系列电影,也进一步向人们展现了“蛇文化”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。
《白蛇传》这一耳熟能详的典故,最早始于唐代。
传说洛阳邙山有巨蛇出没,引河水到洛阳城下,准备以洪水冲垮洛阳城,后被居于城中的天竺高僧“善无畏”降服。
这样一则听起来有些可怖的故事,在明代冯梦龙的《警世通言》中,逐渐幻化成了人蛇相恋的爱情故事,其故事逐渐成型,并且在清朝的民间广为流传。
成为了盛行一时的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,更是被民间人士编撰出各种版本和结局,逐渐成为了传世经典。
而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《白蛇传》的反派也是十分精彩,从我国在1926年拍摄的《义妖白蛇传》,到现如今的《白蛇·浮生》,期间还经过几次日本和新加坡的共创改编。
改变类型涉及电影,电视剧,舞台剧,动画电影,音乐剧等诸多剧目类型。
如此多种多样的改编形式,足以见得人们对《白蛇传》的热爱,并且大部分观众都十分支持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。
因此,不少版本里,降妖除魔的得道高僧——法海,成为了对这对有情人赶尽杀绝的恶毒反派。
尤其是在今年上映的《白蛇·浮生》当中,里面讲述的白素贞与许仙的二世情缘令人动容,但法海一心向佛,执意追杀青蛇白蛇,到最后已经几近陷入疯魔的程度。
这样的作品也引得网友纷纷吐槽“法海”是个爱管闲事的“臭和尚”。
根据《白蛇传》来看,我国民众普遍对于蛇妖与人相恋的接受度较高,主要也是因为白素贞虽为蛇妖,却不曾主动害人,只想与许仙长相厮守。
所以,人们其实并不针对“蛇文化”中的“蛇”这一意向,更多的是对剧目中善良美好的向往和支持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赞(60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0-17 09:00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11-15 15:43